——前三季度运城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简析
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控措施进入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运城市全面落实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部署,激发市场潜力,激活消费动力,全市消费品市场加速回暖,对冲疫情影响,消费者信心和市场活力稳定提升。
一、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社零总额增速快速回升
全市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3亿元,同比下降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3.6个、8.6个百分点,呈现快速回升态势。
全市促消费力度继续加强,在前期发放消费券、减免经营者税费的基础上,又专题举办“嗨购河东,好吃运城”系列活动,丰富促消费举措,激发消费品市场活力,限上贸易额明显提升。前三季度全市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5.0亿元,同比下降5.4%。9月份,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5%,增速比6月份提高23.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同比正增长。
2、乡村消费品市场率先恢复
前三季度,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94亿元,同比增长1.3%,由负转正,比上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60.3亿元,同比下降10.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乡村零售额增速比城镇高11.7个百分点,复苏趋势明显优于城镇。
月度数据显示,9月份乡村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2.9%,增速比8月份提高7.7个百分点;城镇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7%,增速比8月份提高3.4个百分点。乡村限上企业增长势头同样优于城镇。
3、网上商品零售额保持快速增长
1-9月全市限上贸易企业网络零售额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84.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6.3个百分点。
月度数据显示,9月全市限上企业网络零售额实现0.5亿元,比8月增长12.6%,比上年同期增长50.9%,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4、商品零售增速首次季度转正
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较快回升,在三季度首次正向增长,与餐饮消费形成鲜明对比。前三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0%,季度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全市餐饮收入实现37.7亿元,同比下降22.0%,降幅超商品零售额15.3个百分点。
分类别商品零售数据全面向好。9月限上企业22个商品大类中,17种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近八成。生活必需品类商品拉动明显,粮油食品、中西药品、服装鞋帽、日用品类等商品同比分别増长35.7%、24.6%、12.8%、75.5%,共同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4.9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9月份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2.3%、14.7%、77.6%,拉动累计增速比1-8月分别提高2.8、1.2、6.2个百分点。大宗商品零售额刺激性增长,其中,9月份汽车类零售额实现5.8亿元,比8月份增长23.9%,比上年同期增长21.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实现4.4亿元,比8月份增长21.0%,比上年同期增长21.8%。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住宿业降幅较大,餐饮业复苏仍需巩固。前三季度,全市住宿业实现营业额4.7亿元,同比下降17.5%,下降幅度仍处于批零住餐四大行业首位,全面恢复历史同期水平仍有难度。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0.6亿元,同比下降3.9%,呈现较好的复苏态势。应当看到,随着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的秋冬季节,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二次爆发和蔓延,国内疫情防控举措会相应收紧,预计将对住宿业、餐饮业的复苏进程产生影响。在对新冠疫情严防严控的前提下,巩固住宿餐饮业复苏态势将成为新的考验。
2、刺激性促消费举措或将效果递减。消费券的大范围发放对消费品市场产生短期刺激性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频次的增加,类似的短期促销费举措或将产生“耐受效应”。消费券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销售已经产生透支效应,这种使用消费券囤货的行为不可持续,可能导致消费券刺激效果递减。挖掘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仍是促消费工作重点。
3、线上贸易发展仍需提速。1-9月,全市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4.8亿元,同比增速84.7%,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仍然很低,仅为3.0%。线上贸易的巨大优势在疫情影响下得以凸显,运城市线上贸易发展不充分,小而散仍是主流,服务农产品、工业产品贸易需求的能力仍然不足,急需重点培育和发展。按照“危”“机”共存的思路,应该紧抓线上贸易优势凸显的时机,顺应本土农林特产、名优特产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的需求,大力扶持线上贸易企业,引导实体贸易互联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