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运城市稳投资一揽子措施》已经运城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6日
(此件删减后公开)
运城市稳投资一揽子措施
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全力稳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晋政办发〔2023〕56号),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为持续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强化抓项目稳投资举措,持续提升市场主体动力,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出以下稳投资一揽子措施。
一、加快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
(一)激发传统产业转型活力。积极争取省能源优势转换机制支持,助力相关企业降本提效,激发传统产业转型活力。强化精品钢、碳基新材料、铝精深加工、镁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落实好系列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对接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围绕“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主动出击招引强龙头、补链条项目。推动一批已签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类项目落地开工。
(三)加快重点产业链扩容扩规。强化产业链“链长制”和特色专业镇牵引作用,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链主”双主引擎工作推进体系,牵引全市制造业实现链式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北铜新材料新建高性能压铜带箔和覆铜板、蓝科途新锂电池隔膜扩面提升技改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形成新增长点。
(四)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开展“百名行长结对子”金融助企活动,向银行推送优质企业项目,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质效。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将担保费率逐步降至1%以下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费率下降至0.5%。用好运城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五)强化数字赋能加速推进。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协同发展,推进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人才、资本、技术向园区集聚,积极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5G基站、工业互联网、城市基础网络完善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数智强晋”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培育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数字经济园区,重点推进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工程建设,打造具有运城特色的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领域创新应用场景。
(六)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超前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做好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谋划实施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垣曲一期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加快垣曲二期、绛县抽水蓄能电站2个项目开工。积极谋划“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设施建设,推动能源产业由单一向多元、黑色向绿色转型。
二、持续提升农业、服务业投资质量
(七)加快农业“特”“优”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运城市盐湖区全产业链预制菜项目等13个市级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28万亩,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建设1万亩,建设10万亩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10个高标准水果示范园。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培育“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蛋制品”五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
(八)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出台运城市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分类建设精品村、示范村、提升村,2023年建成20个左右精品村、120个左右示范村,对200个左右村进行提档升级。启动新绛县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试点县建设。
(九)有效稳定房地产投资。落实“保交楼”各项政策举措和“一楼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紧盯重点房企项目工程进度,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对接实行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增强市场信心,开展系列促销活动,稳定房地产投资。
(十)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深化文旅康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开发文旅康养资源,加快推进关公故里国家5A级景区和运城盐湖旅游度假区、夏县泗交康养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积极打造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平台,支持盐湖区创建省级文化旅游康养集聚区,支持新绛县、盐湖区、永济市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十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停车场、充电桩等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地下管网攻坚行动,加快实施运城市排洪通道姚暹渠改造工程、常硝渠提升改造工程(起始段暗涵及下游段明渠)等项目,增强城市防汛排涝能力。积极推动G209运临连接线、G521盐湖段改建,加快河东东街延长线、涑水河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盐临夏”一体化发展。
(十二)推进建设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抓住“中国(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契机,推动槐东路(后稷街-舜帝街)、中银北路(大禹街-舜帝街)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构建城市商务办公、科创研发核心集聚区。
三、有效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
(十三)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建立全市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储备清单,强化市县联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筛选高收益、高回报优质项目,定期向民间资本推介,对推介成功的项目参照省、市重点项目协调要素保障。推广“信易贷”等服务模式,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
(十四)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倡导公平竞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城乡供水、供热、燃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综合管廊、停车场等设施全部实行竞争性配置,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选择项目投资主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和管理运营。
(十五)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深入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用好EOD模式,整体推进自然生态修复,加强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治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治理。
(十六)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能源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对接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升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能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运城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航空口岸正式开放,申建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南同蒲铁路复线改线工程、运三客专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区域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好对接全国统一大市场。
四、着力强化项目要素服务保障
(十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3.0版改革,推动“五有套餐”落地落细,深化“五减”行动,加快“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推动162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网上审批。
(十八)强化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开展“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持续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进一步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推动省级开发区出让“标准地”宗数占本开发区工业用地比重达到80%以上。
(十九)加快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发挥“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效益,大力开展“熟地”招商,更好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
(二十)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落实好“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直至达效”工作机制,实施项目台账化管理和全周期服务。建立工作专班,推进开发区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转型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达效,确保各省级开发区投资增速持续回升。
(二十一)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快2023年度发行专项债的支出使用进度。及早谋划储备2024年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持续提升项目成熟度,积极主动争取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对市直各单位争取政策资金的考核奖励,推动市直各部门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二十二)强化省市重点工程跟踪服务。突出省、市重点工程牵引带动作用,扎实落实市级领导“一联五”工作责任制,及时调度掌握重点项目建设难点堵点问题,对重点工程项目用地、融资等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分类交办、督促解决。
(二十三)建立全市建设项目投资入统调度机制。推动各县(市、区)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组建工作专班,每月调度建设项目投资入统情况,前移关口及时研判解决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依规落实项目投资入库入统。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要充分认识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清单,细化具体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抓好协调联动,确保全市稳投资一揽子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尽快落地见效。
本文件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