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全市农业生产稳步推进,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蔬菜产量增长较快,优质果品提质增效,中草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渔业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总量突破600亿
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0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447.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3.6%,增长4.4%,上拉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3.3个百分点;林业产值13.1亿元,占比2.2%,下降7.2%,下拉0.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100.2亿元,占比16.5%,增长7.6%,上拉1.2个百分点;渔业产值4.5亿元,占比0.7%,增长5.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2.9亿元,占比7.1%,增长3.3%,上拉0.2个百分点。
二、主要农牧产品生产稳步推进,产量多创新高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2024年运城市总体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比较有利,加之采取项目示范引领、专家指导服务、防灾减灾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全市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808.6万亩,比上年减少3.1万亩,下降0.4%。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91.2万吨,比上年增加0.7万吨,增长0.2%。其中,夏粮面积420.3万亩,下降0.6%;产量138.2万吨,增长0.6%。秋粮面积388.3万亩,下降0.1%;产量152.9万吨,下降0.1%。
分品种看,小麦、稻谷产量均实现增加,玉米、豆类、薯类产量稳中略降。2024年,全市小麦产量138.2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增长0.6%;稻谷产量0.9万吨,增加0.1万吨,增长17.7%。豆类产量1.7万吨,减少0.08万吨,下降4.7%,其中,大豆产量1.4万吨,减少0.03万吨,下降2.2%。玉米产量146.23万吨,减少0.5万吨,下降0.3%;薯类产量1.9万吨,减少0.06万吨,下降3.0%;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肉蛋奶供应充足
2024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25.9万吨,比上年增加2.6万吨,增长11.2%。
生猪出栏有所增长。2024年,全市生猪出栏247.0万头,比上年增加21.4万头,增长9.5%;猪肉产量19.4万吨,增加2.0万吨,增长11.8%。2024年末,生猪存栏173.1万头,比上年末增加14.9万头,增长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5.1万头,增加0.7万头,增长4.5%。
牛羊生产较为稳定。2024年,全市肉牛出栏3.4万头,比上年增加0.4万头,增长12.4%;牛肉产量0.5万吨,增加0.07万吨,增长13.9%;牛奶产量4.2万吨,增长1.1%。2024年末,牛存栏7.8万头,比上年末增加0.9万头,增长12.5%。2024年,全市羊出栏50.2万只,比上年增加2.0万只,增长4.1%;羊肉产量0.8万吨,增长5.8%。2024年末,羊存栏79.8万只,比上年末减少5.8万只,下降6.7%。
家禽生产平稳发展。2024年,全市家禽出栏3718.7万只,比上年增加306.7万只,增长9.0%;禽肉产量5.2万吨,增加0.4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36.5万吨,增加2.2万吨,增长6.5%。2024年末,家禽存栏3799.6万只,比上年末减少34.6万只,下降0.9%。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一)蔬菜面积产量实现双增,质量和品质实现双提升
近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聚焦“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和“特优”产业转型,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深入推进老旧棚改造和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以新质生产力助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蔬菜生产呈现播种面积、产量稳步增长的特点。据统计,蔬菜播种面积82.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1万亩,增长2.6%;产量261.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6万吨,增长5.0%。其中,白菜类和叶菜类的面积与产量增长较为明显,白菜类的面积和产量达到4.0万亩和13.5万吨,分别11.0%和12.0%;其次是叶菜类,面积和产量达15.2万亩和40.4万吨,分别增长8.0%和11.2%。
蔬菜面积产量实现双增主要得益于:一是设施数量增加。2023年全市共新建日光温室2037.7亩,新建大棚1888.9亩。这些新增设施面积对于蔬菜生产的播种面积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蔬菜亩产大幅提升。蔬菜播种的地块生产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加之生育期温度较高,产量较高的品种陆续进入盛产期,亩产大幅提升。
(二)水果产量增长较快,特色果业成效显现
近年来,运城市持续打造连片现代果业示范园区,通过调整果品种植结构,优质果品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2024年,全市园林水果产量747.6万吨,比上年增加26.4万吨,增长3.7%。品种以苹果、桃、梨、葡萄为主,其中苹果面积和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面积和产量达102.3万亩和282.6万吨,分别下降11.8%和10.3%。与此同时,其他果品呈现增长趋势,以桃和梨的增长为主,桃的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达75.3万亩和205.8万吨,分别增长13.8%和19.2%;其次是梨,面积和产量达26.3万亩和92.5万吨,分别增长12.3%和13.5%。
园林水果产量增长较快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从整体情况来看今年天气较好,光照充足,温度相对较高,无异常、极端天气,保证了水果的健康生长;二是各县调整水果品种结构,苹果的面积产量下降改种收益更好的梨、桃等品种,产量大幅提升;三是各地积极推动水果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建设水果种植基地,技术成熟加之管理到位促使园林水果产量大幅提升。
(三)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面积和产量大幅提升
运城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强省和中医药强市战略部署,以五条“绿色走廊”建设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品正质良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品种有黄芩、柴胡、远志、连翘、山楂、菊花、丹参、蒲公英、地黄、瓜蒌等。初步形成峨眉岭、中条山前沿丘陵、汾河沿岸、黄河沿岸四大优势种植区域。形成了新绛、闻喜的远志和黄芩、万荣的柴胡和丹参、芮城的菊花、绛县的山楂和连翘、稷山的瓜蒌、永济的山药、平陆的百合等区域特色化种植格局,创建了“新绛远志”、“绛县黄芩”、“绛县柴胡”“绛县连翘”“绛县山楂”“芮城菊花”“七里坡山楂”“杜马百合”等一批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全市中药材播种面积76.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4万亩,增长3.3%,产量37.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0万吨,增长12.0%。
药材产量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疫情之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中药材的需求持续增长,中药材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流转等,鼓励农民种植,促进中药材产业呈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三是经济效益提高。近几年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种植中药材相对其他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大的收入,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提高。
(四)秋冬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长
今年秋播期间,底墒充足,气温较高,冬小麦和冬油菜籽适期播种面积大,表现出面积增加,苗全、苗齐、苗壮的特点。其中,冬小麦秋播前后降水较多,底墒充足,全市农技推广系统大力推广“小麦玉米两晚两增”技术,小麦播期集中适期,出苗快、出苗好,表现全、齐、匀、壮,一二三类苗情比例38:40:22,冬前苗情为历年同期最好;同时受粮油直补政策的影响,加之菜籽油价格一直稳定,市场空间和亩均收益较好,冬油菜籽面积实现较快增长,达8.4万亩,增长15.6%。
(五)特色渔业稳健增长,生态养殖成效显现
运城市以推进设施渔业发展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促进全市渔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2024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为1383公顷,比上年增加35.1公顷,水产品产量为 2.8万吨,比上年增加1320.8吨,增长5.0%。主要养殖品种包括鮰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品种。
四、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跌
2024年,全市主要农牧产品价格涨势较好,主要表现在粮食作物价格震荡下行、经济作物价格普遍上涨、主要畜禽价格稳中略涨。
(一)粮食价格震荡下行
今年小麦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呈下降态势,小麦收获期平均价格在2.2元/公斤,后期虽陆续上涨至2.5元/公斤,但仍是下降趋势,下降5%左右;玉米的价格较上年大幅回落,收获期1.7元/公斤,后期涨至2.1元/公斤,下降9.3%。粮食作物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粮食的总产量不断增加,全球粮食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致使粮食价格难以上涨。二是部分农户由于上年粮食价格走低,在今年新粮收获时不急于出售,导致市场上既有新粮,又有存储的陈粮,二者的叠加使得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加,加剧了供需矛盾,致使价格下跌。
(二)经济作物价格普遍上涨
一是蔬菜价格继续小幅上涨。全市主要品种蔬菜价格普遍高于上年同期,其中,西红柿均价5.5元/公斤,增长22.2%;辣椒均价5.0元/公斤,增长16.3%;其他品种如叶菜类价格也普遍高于上年同期5%左右,但是茄子、西葫芦等的价格却表现低迷,下降10%左右。据了解,一是去年冬天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鲜菜采摘困难、运输不畅,外地调运鲜菜数量下降,叠加元旦、春节节日效应影响,蔬菜价格涨至高位;二是蔬菜采摘和运输周期变长,同时人工成本明显增加,使得蔬菜价格明显高于去年。
二是水果价格有升有降。今年水果价格和去年相比有升有降。苹果均价2.8元/公斤,下降10%左右;梨均价3.0元/公斤,下降6.0 %;杏均价在4.2元/公斤,下降10%;桃均价3.2元/公斤,增长12.6%;葡萄均价6.6元公斤,增长9%;冬枣均价4.8元/公斤,比上年基本持平。水果价格波动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水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当应季水果大量上市时,市场供应充足,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反季节水果由于种植成本高、产量相对较少等原因,价格往往较高。
(三)主要畜禽价格稳中略涨
一是生猪价格逐步上涨。生猪价格上半年趋于平稳,下半年逐渐回暖,上半年价格在14.0元/公斤,下半年逐渐回升至18.0元/公斤,均价在16.0元/公斤,增长5.3%。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原因:一是供应端收窄。受2023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市场供应逐步收窄,推动猪肉价格上涨;二是生猪价格波动支撑猪肉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养殖户多看好后市,出现挺价惜售、二次育肥等意愿,生猪出栏减少,导致市场总供应量减少,进一步带动今年猪肉价格上涨;三是猪肉消费需求回暖。2024年以来,旅游、餐饮、婚庆宴请等消费高峰的出现,猪肉需求量增大,拉动猪肉价格上涨。
二是牛、羊的价格较去年大幅下降。肉牛出栏均价为30.0元/公斤,下降10%左右。肉羊出栏均价为26.0元/公斤,下降5.8%。预计随着天气的转凉,牛羊肉需求增大,价格可能会略微回升。
三是禽肉价格、禽蛋价格小幅上涨。活鸡出栏均价为10.4元/公斤,增长9.8%,鸡蛋均价在9.0元/公斤,较去年增长4.7%。鸡蛋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在于节假日前后,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显著增加,导致鸡蛋发货量增加,助推鸡蛋价格上涨,加之蛋鸡的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养殖户为保障利润,会提高鸡蛋的销售价格。总的看,鸡蛋供需格局偏紧以及鸡蛋生产成本上升,在近期将会助推蛋价继续保持上涨。
五、当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一)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稳粮保供仍有压力
2024年以来,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其中小麦价格约1.2元/斤,比2021年1.6元/斤下降25%;玉米价格约1元/斤,比2021年1.4元/斤下降28.6%。粮食价格持续下降,导致广大农户种粮收益进一步压缩,严重阻碍了种粮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在目前种粮市场效益不高的情况下,部分农户往往会改种蔬菜、中药材等其它市场效益更高的作物,从而对稳定粮食生产造成潜在风险。
(二)畜禽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建设有短板
运城市生猪、蛋鸡养殖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但产业配套还不够完整,畜禽产品深加工能力还不强。一是生猪本地屠宰比例小。由于本地消费能力不足、猪肉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和市场对生鲜肉的需求有限,现有屠宰企业没有进行分割和精细加工的业务,全年本地屠宰生猪规模仅有50万头左右,四分之三以上的生猪以活猪形式输到重庆、四川、河南等地。二是牛羊屠宰能力不足。当前全市只有一家羊屠宰企业,牛屠宰厂为空白,远不能满足牛羊屠宰需求。三是乳企、蛋品加工企业缺失。全市没有一家较大规模乳企、蛋品加工企业,鸡蛋和牛奶大部分只能外调,产业附加值不高,为本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少。
(三)产业支撑不强,农产品加工不精不深
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很多农产品只经过简单的粗加工即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和效益较低,整体发展上存在“三多三少”的局面,即初加工的企业多,精深加工的企业少;传统工艺的企业多,高新技术的企业少;小型分散的企业多,规模经营的企业少。二是融资困难,企业产业链不长,大部分企业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企业土地和房产不能去银行抵押,无法足额贷款,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六、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种粮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
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多次强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在当前粮食价格下行的情况下,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需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落实和完善粮食生产、价格、流通等领域惠农政策措施。一是优化相关粮食补贴政策措施。如推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动态调整,提升补贴精准度,切实降低实际种粮农民的生产经营成本。二是主动强化对农资价格和质量的监管力度,保障农资充足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三是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具体操作方式,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促进形成粮食优质优价机制,引导种粮农民增收从“靠产量”向“靠质量”转型。四是逐步提高农业保险补贴水平,拓展价格保险与收益保险覆盖范围,发挥好农业保险化解风险、损失补偿功能,进一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二)培育区域畜禽品牌,拓宽产品加工产业链
一是培育区域畜禽品牌。加大畜禽产品及制成品品牌培育力度,努力提高本地畜禽产品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做大做强晋南黄牛、晋龙鸡蛋等本地品牌,借鉴或借用“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渠道将运城畜禽产品宣传出去。二是拓宽产品加工产业链。立足生猪、蛋鸡养殖优势地位,将养殖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积极引进猪肉、鸡蛋深加工企业落户运城,提高猪肉、鸡蛋产品的产品质量与绿色无公害水平,提升本地畜禽产品制品竞争力,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拓宽主要畜禽生产产业链,实现“运城饲养、运城宰杀、运城加工、运城获益”的高质效畜牧业发展模式。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耕地的最大效益,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层次,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蔬菜、水果和畜禽等优势产业,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打造永济优势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