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能耗强度下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024年运城市规上工业能耗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5-03-13 09:13

  2024年,运城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365体育投注生态文明思想,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能耗低位运行,能耗强度持续下降,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节能降耗形势总体向好。

  一、规上工业能耗主要运行特点

  (一)综合能源消费量低位运行。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606.84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同比下降4.1%,全年一直保持低位运行态势。电力消费量为277.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

  (二)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稳步下降。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 41个工业行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达到93.1%,能耗合计同比下降4.7%(等价值)。分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能耗同比下降18.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能耗下降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耗下降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耗下降4.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耗下降4.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耗下降5.2%。

  (三)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8%。分行业看,重点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全部下降。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7.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0%。

  (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024年,涉及能源加工转换的规上工业企业共有94户,占到规上工业的9.2%,主要分布于煤炭、电力、焦化等行业。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为8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制气效率为84.7%,提高1.7个百分点;炼焦效率为91.5%,提高0.7个百分点。

  涉及能源回收利用(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余热余压等)的企业共有26户,占到规上工业的2.5%。能源回收利用量为455.9万吨标准煤,能源回收利用率为7.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回收利用量为24.5万吨标准煤,占到规上工业能源回收利用量的5.4%,能源回收利用率为4.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回收利用量为380.6万吨标准煤,占到规上工业能源回收利用量的83.5%,能源回收利用率为23.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五)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3676.5万吨,比上年减少398.1万吨,同比下降9.8%。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量3463.0万吨,占规上工业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为94.2%,比上年同期减少405.9万吨,同比下降10.5%。

  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92.7万吨,同比下降4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煤炭消费量1751.4万吨,同比下降1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消费量215.2万吨,同比下降12.3%。

  分地区看,煤炭消费量呈下降态势的县(市、区)有5个,分别为河津市(-15.7%)、新绛县(-13.3%)、闻喜县(-11.4%)、盐湖区(-9.9%)、临猗县(-0.2%)。

  二、全社会用电量小幅增长

  2024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

  (一)从全行业用电情况看:2024年,三次产业用电量328.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85.4%,同比增长0.1%,拉动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增长0.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拉动三次产业用电量增速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71.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拉动三次产业用电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69.2亿千瓦时,占第二产业用电量的99.3%,拉动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下降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为5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拉动三次产业用电量增速增长1.6个百分点。

  (二)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情况看: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拉动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增长1.3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居民用电量为2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拉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增长3.6个百分点;乡村居民用电量为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拉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增长6.2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行业和地区煤炭消费量增势显著。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消费量414.2万吨,占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11.3%,同比增长6.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消费量833.3万吨,占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22.7%,同比增长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消费量56.2万吨,同比增长5.1%。

  分地区看,煤炭消费量呈增长态势的县(市、区)有7个,分别为夏县(197.9%)、绛县(18.9%)、稷山县(17.6%)、万荣县(9.8%)、平陆县(4.2%)、芮城县(4.7%)、永济市(2.6%)。

  部分类别加工转换效率下降。尽管全市规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呈提高趋势,但是仅有两个类别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其余均为下降,如下表的火力发电、供热、原煤入洗、天然气液化、煤制品加工等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四、意见和建议

  (一)优化煤炭消费结构。严格控制新增煤化工产能,对于煤炭消费量增长较快的地区和行业,特别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应从严从紧控制新增产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快新能源替代,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进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同时,持续推进散煤治理,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逐步淘汰落后燃煤设施,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方式。

  (二)提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一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加快推广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工业锅炉洁净燃煤技术等,提升煤炭分选率和加工转换效率。二要实施节能改造,对现有用煤项目进行技术升级,推动燃煤锅炉、工业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和节能环保综合改造。    三要推动煤化工高端化发展:加强煤基新材料应用创新,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储能等技术耦合发展,打造低碳循环产业链。四要加强区域协同与产业布局优化。根据资源环境禀赋和承载能力,优化传统能源产业空间布局,避免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煤化工产能,鼓励煤炭与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多产业共生耦合的能源利用模式。

   (三)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一要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二要强化节能标准与监管,定期更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对达不到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实施改造升级。三要优化煤炭中长期合同管理,将重点冶金、化工、建材企业纳入煤炭中长期合同范围,确保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