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山西财政部门坚持以365体育投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落实存量和增量政策,坚定不移稳运行、促发展、保民生,坚持不懈强管理、防风险、优服务,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坚持“挖潜增收、过紧日子”,切实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坚持把增收节支作为财政工作永恒主题,省市县各级财政都把稳收支、保运行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一方面,在收入上“深挖潜”。优化收入专班机制,完善财政收入“日监测、月报告、定期预测”制度,积极与税务部门协同联动加强税收征管,出台山西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实施办法,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加紧规划矿业权出让,进一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扎实推动全年增收。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41.7亿元,增收62.4亿元。另一方面,在支出上“紧日子”。进一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在全国率先以两办名义印发坚持厉行节约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意见,修订完善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开展过紧日子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全省“三公”经费支出2012年以来年均降幅超过6%,有效形成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共识。
坚持“统筹资源、集聚财力”,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省财政厅坚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各项战略部署作为重中之重,编制5张省级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新增和统筹资金806.7亿元,持续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支持产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省级安排技术改造资金25亿元、数字经济发展资金10亿元,支持企业技改转型和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拨付重点产业链培育资金5亿元,对省级重点产业“链主”“链核”企业进行奖励。拨付3.9亿元支持第二批特色专业镇培育发展。从2024年开始每年安排3.4亿元支持通航产业发展。
保障重大项目。全面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和存量政策,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政策加快落地,推行资金预拨机制,消费品以旧换新远超预期。早发快用管好专项债券,全力推动债券资金支出提速,支持雄忻高铁、集大原高铁、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
推进文旅融合。下达省级文保资金3.22亿元,支持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看护养护等。下达资金7.98亿元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安排旅发资金2.69亿元,支持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安排5000万元成立山西省艺术基金,推动全省文化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财金联动。出台完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体系的实施意见,连续三年召开财金联动宣介会,首次举办圆桌沙龙,并通过资金存放、基金赋能、政策引导、担保减负等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更多支持重大项目。
坚持“情系民生、办好实事”,尽力而为持续增进福祉
坚持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级,坚定不移保持民生投入强度,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强化民生支出。2024年全省民生支出5063.3亿元,继续稳定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八成。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全省财政累计安排衔接资金140.47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省级下达资金55.64亿元支持城镇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城市更新行动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持续强化社会保障。严格落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近三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以上。分三年安排10.4亿元支持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投入经费4.84亿元支持3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等,持续推动民生保障的成色更足更浓。
支持办好民生实事。成立民生实事保障专班,进一步加强资源统筹和沟通协调,省级下达民生实事资金44.8亿元,支持省政府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坚持“守正创新、系统全面”,提升财政科学管理质量效能
坚持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进一步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助力提高财政资金政策效能。
聚焦健全预算制度,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持续优化“1461”预算编制方式,扎实推进支出标准化建设,制定省级公用经费定额保障标准,完善“综合定额+单项定额”的公用经费支出标准体系,不断规范省级公用经费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转移支付数据全流程追踪功能,将收入数据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接,做到全口径预算收支测算,动态掌握全省预算变动情况。
聚焦健全地方税体系,持续优化税收制度。推动山西省煤炭和煤成(层)气资源税税率调整工作,将“煤”税目原矿税率由8%提高至10%,选矿税率由6.5%提高至9%;“煤成(层)气”税目原矿税率由1.5%提高至2%,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授权明确山西省水资源税适用税额等事项,落实水资源税刚性约束制度。
聚焦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收入方面,将环境保护税、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6项税费省级分成部分下放为市县级收入,将高速公路收费权转让缴纳增值税由省级固定收入调整为省市县各级共享收入,持续优化省以下纵向财力分布。支出方面,根据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等,差别化确定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实现同一市、县(市、区)不同领域的财政支出责任分担比例统一,为推动市县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坚持“不碰红线、兜牢底线”,积极营造统筹安全发展的低风险环境
坚持树牢红线思维、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不断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水平,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牢牢坚守安全底线。
坚守基层“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大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支持力度,足额安排财力性转移支付、基层组织运转补助经费、乡镇工作人员补贴等基层建设补助等,有力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同时,健全“三保”预算事前审核和事中监控机制,督促全省各级财政合理安排支出,坚决兜牢“三保”底线。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细化完善全省化债方案,并指导各市加快推动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见效。加快融资平台压降,督促指导各地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快进度。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制定省属金融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省属金融企业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省属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印发进一步加强省属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引导企业规范有序、健康平稳运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山西财政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担当作为、锐意进取,不断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