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政策效应不断显现 ?消费市场稳步拓展——2024年运城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5-03-20 09:31

  2024年,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品以旧换新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韧性显现、稳步拓展。

  一、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整体运行稳中向好,限上零售额回升转正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52.8亿元,同比增长2.7%,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3.3%、2.3%、0.5%、4.2%,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第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最快,同比增长4.2%,比前三个季度分别高0.9、1.9、3.7个百分点。

  2024年,全市限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9.6亿元,同比增长0.7%。从全年增长趋势看,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基本呈现“V”字型走势,与全省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2月份为全市最高增速,同比增长3.0%,在7月份全市增速回落至最低点,同比下降0.9%,之后随着“两新”政策落地见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降幅不断收窄,并于11月实现由负转正,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 

  (二)商品零售好于餐饮,城乡消费均实现增长

  按消费形态分,2024年,全市商品零售实现770.1亿元,同比增长2.8%;餐饮收入实现82.7亿元,同比增长2.3%,商品零售快于餐饮收入0.5个百分点。按城乡市场分,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77.0亿元,同比增长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5.8亿元,同比增长3.1%,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增速0.5个百分点。从限上经营情况看,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297.6亿元,同比增长0.9%,快于餐饮收入6.3个百分点;城镇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90.6亿元,同比增长0.8%,快于乡村1.8个百分点。

  (三)多类别商品增势良好,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从限上单位商品类别看,部分生活类商品零售增势良好。2024年,全市限上单位粮油类、肉禽蛋类、蔬菜类、日用品类等同比分别增长3.9%、19.7%、8.3%和71.8%,增速高于限上零售额3.2、19、7.6和71.1个百分点,5类商品共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6个百分点;部分升级类商品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全市限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7%、17.4%、8.6%和44.5%,以上4类商品共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3.6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由年初的9.5%提高到16%,全市消费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四)“两新”政策显效发力,重点商品较快增长

   2024年下半年,随着“两新”政策的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补贴政策不断推进,汽车、家电、家装等相关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截至12月31日,全市累计发放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补贴5.1亿元,其中汽车报废12821台、置换10626台,家电112959单,家装21389单,电动自行车5129辆,拉动全市消费32亿元。从汽车来看,全市共23447辆汽车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对汽车零售额带动作用明显。从6月份开始,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累计增速连续五个月负增长,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降幅不断收窄,1-12月份,全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4%。7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和家用电器类商品增势表现强劲,均实现两位数正增长,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实现正增长。

   (五)出游类商品消费表现较好,网上零售拉动明显

  随着居民出游意愿增强,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与假日经济、旅游业等相关的消费增势较好,除汽车类销售实现较快增长外,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也表现较好。2024年,全市限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实现49.2亿元,同比增长6.6%,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1个百分点。2024年是经历三年疫情之后的第二年,城乡居民消费习惯、理念、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实物商品网上零售拉动作用明显。2024年,全市限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实物商品销售额20.7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0.7个百分点,对全市拉动作用明显。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但从长期发展看,消费品市场恢复基础仍显薄弱,主要表现为超六成商品销售呈下降态势、部分实体零售业态活力不足、批发和住宿业承压较大等。

  (一)超六成商品销售呈下降态势

  从全市限上在统的21个消费类别看,有13个类别呈现负增长,下降面达到61.9%。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8.2%、饮料类下降1.9%、烟酒类下降3.1%,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1.3个百分点。12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分别下降29.7%、2.6%和4.3%;升级类商品中,金银珠宝类和化妆品分别下降19.2%和3.6%,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2个百分点。12月份,金银珠宝类和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1.6%和4.9%。

  (二)部分实体零售业态活力不足

  受网购分流消费品购买力影响,加之商场租金、物流费用、人工成本上涨,传统零售业态经营压力加大,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一直低于全省增速。2024年,在限上有店铺零售中,除超市零售额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外,便利店、百货店、购物中心零售额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便利店增长0.4%、百货店下降7.5%、购物中心下降11.7%,分别低于限上零售额增速0.3、8.2和12.4个百分点。

  (三)批发和住宿业承压较大          

  2024年,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和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均成下降态势,承压较大。全市批发业同比下降7.1%,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住宿业同比下降1.2%,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业同比下降9.5%,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5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3.3%,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1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政府工作要求,不断夯实消费增长基础,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扎实推动促消费系列政策落实落细,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回升向好。

  (一)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

  相关部门要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利好政策,加大对汽车、家电、家装、家居、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的支持力度,引导居民更新老旧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促进绿色消费。以各种节假日为契机,持续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开展促消费活动、组织动员重点限上企业开展联动式、互助式促消费活动,有针对性地积极打造文商融合热点门户,直接刺激消费增长,挖掘消费潜力。

  (二)推动实体企业开拓线上业务

  粉丝经济、直播带货等零售新业态迅速发展,满足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心理需求,契合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推动传统商贸实体企业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积极融入“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开拓线上业务,根据产品特点加大线上线下融合输出,依托网络交易新业态拓宽销售渠道,挖掘最终消费群体,降低销售成本,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激发新的消费活力。

  (三)部门联动提高入库纳统积极性

  近年来,全市文旅、零售、住餐行业经营火热,各相关部门要从入库纳统发力,积极发挥工作合力,持续跟进已达规或者准达规企业,特别是对经营较好的新开业企业,要做好入企服务,统计部门持续做好企业入库指导工作,提高企业入库的积极性,扩大在库单位数量,优化在库结构,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入库纳统,为全市消费品市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