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统计局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数据及解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运城:春耕备耕正当时 多措并举开好局
发布时间:2025-04-03 09:52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雨水已到,惊蛰将至,全市气温将呈逐步回升态势,2月下旬全市冬小麦将由南向北陆续开始返青,全市春耕备耕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

  一、春耕备耕整体进展较好

  (一)冬小麦长势总体较好。去年冬小麦秋播前后降水较多,底墒充足,全市大力推广“小麦玉米两晚两增”技术,小麦播期集中适期,出苗快、出苗好,表现全、齐、匀、壮的特点,为今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432.8万亩,比去年的420.3万亩增加12.5万亩,增长2.9%,总体来看,目前全市小麦长势较好,一二三类苗情比例大体为4:4:2,为近年同期最好。加之年前一场有效降雪,平均降水量达18.6mm,有效弥补了土壤墒情,全市小麦正常返青没有困难。综合研判,今年小麦苗情基础好,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二)农资市场货源充足。运城作为全省的农资生产大市,全市农资企业164家,其中农药企业21家、农作物种子企业33家、肥料企业110家。全市农资企业在完全满足本市需求的基础上,还将大量供应周边省、市。据统计,全市每年农药需求约4000吨,仅奇星农药一家企业年可生产10000吨;化肥需求约80万吨,仅阳煤丰喜一家企业年可生产180万吨;春播种子(以玉米为主)需求约700吨,目前全市储备3100吨。全市拥有农资经营门店2600余家,春节前均已储备好农资货源,完全能够满足全市需求,目前农资价格总体平稳,其中尿素价格约1650元/吨,玉米种子价格约25元/公斤 (按亩播量2公斤计算,亩种子成本50元),大豆种子价格约20元/公斤(按每亩播量6公斤计算,亩种子成本约120元)。

  (三)农业机械准备到位。据统计,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3万台(件/套),农机总动力达357万千瓦,其中各类拖拉机7.6万台、犁1.5万台、旋耕机4.2万台、免耕播种机0.7万台、精量播种机1.7万台、农用水泵2万台(套)、机动植保机械3万台。目前,春耕所需农业机械已春节前全部检修完毕,待适宜农时将投入农业生产,完全能够满足全市春耕春播需求。

  (四)春播面积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春播工作将于3月下旬陆续开始,5月上旬基本结束,据了解,今年春季全市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将达到100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春玉米种植面积约5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约20万亩,薯类约6万亩,豆类约3万亩,油料、中药材等其它作物约21万亩。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旺苗麦田存在抵御倒春寒能力弱等风险。去年秋播底墒充足,出苗全、出苗好,播后持续高温,造成一定面积麦田存在旺苗趋势,目前这些田块已经安全越冬,没有形成冻害。但是,由于冬前群体大、长势好,存在养分水分消耗大、抵御倒春寒能力低等风险,后期如果遭遇大风天气,还会存在倒伏等风险等。

  二是病虫草害可能偏重发生。根据全省病虫草害监测网络和专家会商分析,结合全市冬前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和市气象台气候趋势预测,预计今年全市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总体发生程度要略重于上年。

  三、做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意见建议

  为确保全市小麦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实效,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五抓”、“三防”、“三落实”。

  “五抓”:一是抓好小麦田管。针对旺苗麦田,要提早发动群众做好返青以后、拔节之前早春镇压的准备工作,充分起到控制旺长、提墒抗旱的目的,对存在旺苗趋势的麦田和高产田块要在起身期注意做好化学防倒工作;针对病虫害,要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等重点生育阶段开展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针对草害,要在返青起身期选择晴好无风天气做好春季化学除草工作,要告诫广大群众拔节以后严禁化学除草,以防造成药害。二是抓好关键技术。实践证明,“一喷三防”是提高小麦单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要重点抓好该项技术的落实落地,用足用好补助资金,确保冬小麦“一喷三防”提早增次、全覆盖,保障数量和质量。三是抓好服务指导。依托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农民教育培训力量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包县包片技术服务,指导农户落实控旺转壮关键技术举措。四是抓好工程项目。持续打造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倾斜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等项目资金,在核心区内打造一批“吨半粮”田,在单产提升上树立样板,全面提升示范内容和示范效果。五是抓好物资保障。重点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适时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行为,维持农资市场正常秩序,确保广大农户能够购买到放心、合格、质优价廉的农资,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活动正常开展。

  “三防”:一是防“春旱”。各地要加强与水利部门沟通协作,统筹春季灌溉用水,全力提升灌溉效率。选用抗旱品种,推广有机旱作技术,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提高抗旱能力。二是防“倒春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低温雨雪或倒春寒预警,科学研判春季晚霜冻害对冬小麦的影响,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田到园指导开展防霜防冻工作,协助麦农、菜农、果农做好冻害预防和救灾物资储备工作,提高“倒春寒”应对防范能力。三是防“烂场雨”。23年夏收期间,全市出现多年不遇的烂场雨天气,较大影响了小麦品质和商品性,各地要汲取教训,提早做好履带式收割机、烘干设施、晾晒场地等设备设施的调度准备工作,确保今年夏粮高质量颗粒归仓。

  “三落实”:一是落实责任稳面积。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政治责任感,将粮食生产任务指标分解到县、到乡,将责任落实到村、到人,特别是用好坡耕地、偏远地、撂荒地,确保种足种好,确保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809万亩以上,大豆面积10.2万亩以上,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2万亩以上,油料面积17.8万亩以上。二是落实要素提单产。重点围绕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力机型等生产要素,在全市打造一批粮食高产示范典型,示范引领全市粮食单产水平逐步提高。三是落实政策增效益。积极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引导和鼓励种粮农户积极参保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协调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不断降低广大农户种粮成本,增加种粮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