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统计局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数据及解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从9个关键字看2024年运城市经济亮色
发布时间:2025-04-03 09:58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365体育投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确提出“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强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稳中有进,呈现出生产供给稳步增长、市场需求恢复向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新局面。

  一、“稳”——综合实力稳扎稳打

  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90.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快于全省1.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3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8.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45.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6.6亿元,增长1.4%。

  县域发展势头强劲。13个县(市、区)中,全年全市8个县域GDP总量超百亿元。河津、盐湖、临猗、永济四个县域GDP总量为1182.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4.0%,顶起全市经济的“半边天”。

  二、“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2024年,运城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5.9∶34.0∶50.1(2023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5.6∶35.2∶49.2),一产、三产占GDP比重分别比上年提升0.3个和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2.3%、56.3%、21.4%。

  非传统行业占比提升。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增速全省第3名。非传统行业增加值占比34.4%,比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增长3.1%;传统行业增加值占比65.6%,增长6.2%。

  三、“丰”——农业生产喜获丰收

  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8.1亿元,稳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4.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

  “米袋子”更鼓。粮食总产量29.1亿公斤,占全省比重达19.8%,比上年增长0.2%。其中,夏粮产量13.8亿公斤,占全省比重达55.7%,增长0.6%;秋粮产量15.3亿公斤,占全省比重达12.5%。

  “果盘子”更足。全年全市水果产量747.6万吨,比上年增加26.4万吨,增长3.7%。产值完成217.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8%,增长4.4%,

  “菜篮子”更丰。全年全市蔬菜产量261.4万吨,比上年增加12.5万吨,增长5.0%。产值完成81.8亿元,占比13.5%,增长4.8%,

  四、“火”——旅游消费火爆出圈

  文旅成绩格外亮眼。全年全市重点监测的9家旅游景区(神潭大峡谷、普救寺、鹳雀楼、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岚山根、李家大院、圣天湖、永乐宫、大梯子崖)游客接待量共计837.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8%;实现门票收入1.1亿元,增长62.1%;实现经营收入2.1亿元,增长38.5%。

  绿色智能消费深受青睐。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4.5%,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40.2%,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47.1%,均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五、“新”——创新驱动多点开花

  工业新动能增势良好。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37.2%,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31.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1.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3.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1.2%,增长5.1%。

  投资新动能高速增长。全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2.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8%。

  网络零售蓬勃发展。全年全市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完成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0.9个百分点。

  六、“韧”——市场发展韧性彰显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2.8亿元,全省第2名,比上年增长2.7%,“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现。

  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全年全市贸易货物进出口总值完成170.2亿元,比上年增长64.8%,增速全省第1名(总量第2名)。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011万美元,增长47.2%。

  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99.4亿元,比年初增加325.9亿元,增长8.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09.9亿元,比年初增加218.3亿元,增长9.1%。

  七、“暖”——民生答卷温暖人心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4元,比上年增长5.3%,增速全省第3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54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1元,增长6.0%。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36缩小至2.33。

  民生领域支出力度加大。全年全市财政在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45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2%,比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

  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97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799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845人。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年末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2.9万人和271.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4.2万人和37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4.3万人。4176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资金2683万元;5.7万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资金2.9亿元。

  八、“美”——生态环境向美向好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PM2.5平均浓度43μg/m³,同比有所下降,空气质量良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未剔除沙尘)为68.9%,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含二级)天数为252天。

  黄河、汾河流域运城段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的断面8个。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2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984.38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6万亩,增长7.7%。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5.6%,好于上年同期4.7个百分点。

  九、“升”——社会事业全面提升

  教育科技日益精进。全年全市普通高等院校7所。高中67所,在校学生数8.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40所,在校学生数4.1万人;初中159所,在校学生数16.0万人;小学598所,在校学生数32.9万人。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366项,比上年增加27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26个,增长10.9%。

  文化体育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文化馆14个,文化站148个,公共图书馆13个。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3处,博物馆25个。2024年,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全面完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AI动运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全市体育社会组织达到293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1.8%。

  医疗卫生保障有序。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343个。卫生技术人员5077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189人,注册护士18733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3668张,其中医院24630张,卫生院7302张。

  交通运输便捷顺畅。全年全市公路货运量19564万吨,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715.4亿吨公里,增长20.4%。公路客运量406.7万人,增长9.7%;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6.0亿人公里,增长16.5%;国内通航城市34个,航线33条;国际航线2条,国外通航城市新增曼谷、吉隆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全市上下将继续坚持以365体育投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365体育投注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铆足干劲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