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助力365体育投注农业产业大步向前——
大路朝天产业兴
驱车行驶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青山相向开,绿树逶迤去——临猗县沿路滩地上,大闸蟹、莲藕等特色农业发展如火如荼;万荣县沿路葡萄产业从种植开拓出采摘等新的农业功能;河津市连伯村韭菜地里绿浪翻滚,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美好图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从村边穿过,犹如一根穿针的线,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365体育投注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与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振兴同步谋划、一体推进,打出了一套公路带动产业发展的“组合拳”,打通了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河津市连伯村:带动产业升级
暮春时节,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车流如织,沿途的连伯万亩韭菜基地绿浪翻滚,空气中散发着独特的韭香。这条串联起黄河湿地、高禖古庙与现代农业的“生态长廊”,不仅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路线,更成为撬动连伯村韭菜产业升级的“黄金纽带”。
走进位于连伯村的河津市连绿韭菜种植合作社,一片绿油油的韭菜映入眼帘,鲜嫩翠绿、根壮叶肥,长势喜人。新一茬的韭菜即将成熟上市,种植工人正忙着给菜地除草,为韭菜上市作最后的准备。
连伯村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拥有广袤滩地和优质水土资源,滩地面积4.8万余亩,韭菜1.6万亩,故有“十里连伯韭菜”“三晋韭菜第一村”之誉。依托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种植技术,连伯韭菜质量具有很强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叶皮宽厚、白杆粗长、非常清脆,一掐就断不带丝,吃起来辣中带甜、清香可口。
然而,过去的连伯村因道路狭窄、路况不佳,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文旅资源难以开发。2023年,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的全线贯通,连伯村主干道拓宽为沥青路面,串联起沿黄旅游路与高禖庙景区,形成了“一路通,百业兴”的新格局。
交通改善直接带动了物流效率的提升。连伯村韭菜交易市场在销售旺季日均销量达60万公斤,装载车辆从过去的三五辆增至四五十辆,产品远销北京、陕西西安、河南郑州等20余个大中城市。
“这条公路没修好前,运输条件相对较差,还带来了韭菜的损耗等问题。现在路修好了,韭菜从田间到超市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损耗率也大大降低,价格不受影响,我们老百姓的收入就有保障。”连绿韭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郭学泽说。
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辐射下,连伯村韭菜产业加速向标准化、绿色化转型。河津市推广“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技术,采用生物制剂替代农药,实现44项农残“零检出”,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新型韭菜大棚配备自动卷帘机,种植效率提升50%,大棚使用年限延长至10年以上。
“近年来,在这种标准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趋势下,我们合作社也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目前种植韭菜3000亩,年产量达2000万吨,平均亩产4吨,加工鲜韭菜200万吨。同时,我们还修建了冷库一座,购置蔬菜包装机加工流水线一套,构建了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及生物绿色无农残种植生产标准管理防治和韭菜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的服务体系。”郭学泽说。
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引流效应,河津市将连伯韭菜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23年,“‘韭’负盛名 喜上‘禖’梢”韭菜·高禖文化节在此举办,割韭菜大赛、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收入增长200%。高禖庙这一省级文保单位与韭菜基地联动,形成“品韭香、游古庙、赏湿地”的特色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道路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
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市成功打造3万亩优质粮食、1.5万亩韭菜、1.5万亩中药材、1万亩特色瓜菜、1万亩干鲜果五大万亩特色产业基地。2024年,河津市特色经济作物总产值达19.6亿元。
与此同时,河津市还充分发挥公路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培育打造沿线农家乐33家,发展柴家千亩油菜花、阳村芦笋加工、小张红薯粉条等9个“小而精”的特色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79家。截至目前,河津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超过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稳居运城市第一。
万荣裴庄镇: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春意盎然的黄河滩地上,万荣县裴庄镇的千亩葡萄种植基地内,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翠绿的葡萄藤蔓在阳光下舒展。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这条串联黄河风光与现代农业的产业路、致富路,不仅让裴庄葡萄走出“深闺”,更带动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裴庄镇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沙质土壤和充足光照为葡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2年以来,裴庄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目前已种植葡萄1705亩。其中,钢架大棚葡萄183亩、避雨棚葡萄1023亩。
“2022年起,裴庄镇在西孙石村、岔门口村建设110亩阳光玫瑰葡萄大棚,开始发展葡萄产业。当时以阳光玫瑰、巨峰、红提等传统葡萄品牌为主。”裴庄镇副镇长薛萍介绍道。
2023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正式通车。裴庄镇主干道拓宽至10米,并与沿线景区、物流枢纽无缝衔接,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正好当时裴庄镇与深圳市鑫荣懋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洽谈ALB7这一新品种葡萄的点对点合作种植,我们就围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进行产业布局,在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西孙石村滩地建设402亩新品种葡萄基地,其中就包括与深圳市鑫荣懋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的50亩ALB7葡萄。”薛萍说。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由此,2024年,深圳市鑫荣懋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与裴庄镇签订点对点合作种植协议,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寺后村继续发展R33葡萄大棚50亩。
今年,裴庄镇在裴庄村还规划建设200亩葡萄连栋大棚……
走进位于裴庄镇西孙石村的万荣县聚能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大棚内,看到这里的50亩葡萄全是种植ALB7新品种。棚内葡萄苗刚刚长出翠绿色的新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个ALB7葡萄新品种果粒偏大,成熟时呈黑色,皮薄、脆甜、多汁、无核,食用方便,目前亩产可达2500公斤,市场上售价可达20元一公斤,高于巨峰、阳光玫瑰等品种的价格。”该合作社负责人孙建峰说:“我们的大棚就建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路边,也给客商带来极大便利,他们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大棚门口。而且修路以后,道路宽了很多,避免了过去因道路狭窄、运输不便,葡萄外销常因颠簸导致损耗率高这一问题。”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不仅便利了裴庄镇农业产业发展,更拓展了农业的采摘功能。
公路交通运输便利程度大大提升,为裴庄镇输送了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游客。恰逢ALB7这一品种的葡萄成熟季在国庆节前后,去年国庆期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葡萄大棚都迎来了不少采摘客人。
“来我们大棚采摘的话,每公斤是30元钱,咱们这个新品种也很受采摘游客的欢迎。我们的游客不仅包括咱们本地客人,还有来自陕西、河南等地的外地游客。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我们拓展了产业的边界,更为我们增添了一个收入的来源。”孙建峰说。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为万荣县“水果、香菇、中药材、优质粮食、畜禽养殖”五个现代农业产业和“防水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中医药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四个新型工业产业的升级扩张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该县特优水果发展到50万亩,香菇突破3000万棒,畜禽存栏稳定在300万头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增至47家,各类市场主体增至2.7万家,电商从业人数突破1万人,带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6%,工业增加值增长27.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9%。
临猗薛公滩:推进特优农业发展
在临猗,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于黄河之畔,不仅串联起旖旎风光,更成为激活薛公村特优农业发展的“金钥匙”,让这个曾经的偏远村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曾经,薛公村虽坐拥黄河滩地与荒沟等丰富土地资源,却因交通闭塞,难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村民守着肥沃滩地,却只能“望地兴叹”,农产品运输成本高、销售渠道窄,特色农业发展举步维艰。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直通村庄,将薛公村与外界紧密相连;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新鲜的农产品能够快速运往全国各地市场;曾经运输困难的大闸蟹、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如今借着这条公路,源源不断地销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销售范围不断拓展,销量直线上升,为特优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带来的交通便利,薛公村立足荒沟、滩地等资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整合上千亩滩地资源,建成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
“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黄河大闸蟹成为薛公村的“明星产品”。为提升大闸蟹品质与产量,村里组织养殖户赴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引入优质蟹苗;与科研机构合作,搭建“红色纽带”,引入智能投喂、生态防病等技术。如今,薛公村大闸蟹养殖面积有数千亩,成活率不断提高,注册的“薛公黄河大闸蟹”等品牌声名远扬,在全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年产值数千万元,黄河滩地真正变成了薛公村民的“金滩”。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薛公村的自然风光与特色农业吸引了大量游客。村里顺势而为,将特色养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举办黄河湿地荷花旅游节、大闸蟹开捕节等活动,游客不仅能欣赏千亩荷塘的碧波莲影,体验采摘莲藕的乐趣,还能在大闸蟹开捕时,感受丰收的喜悦,品尝肥美的蟹肉。
薛公村还利用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民宿,让游客吃得开心、住得舒心。通过发展旅游,该村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村民不仅能获得养殖、种植收入,还能从旅游服务中增收。据统计,每年前来薛公村旅游的游客有数万人次,旅游收入数百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是薛公村特优农业发展的“加速器”,让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村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近年来,临猗县不断立足产业特色和目标定位,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县域产业带分布情况结合起来,打造“交通+产业”致富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把临猗县苹果、梨、石榴、冬枣、葡萄、甜柿子等特色产业与公路建设充分融合,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促进交通、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丹阳 )
来源:运城日报